用户 | 找作品

浪漫优雅的古巴比伦文明精彩阅读/亚述、苏美尔、巴比伦/无广告阅读

时间:2017-08-30 23:15 /机甲小说 / 编辑:丽娘
主角是亚述,巴比伦,苏美尔的书名叫浪漫优雅的古巴比伦文明,它的作者是林之满 萧枫所编写的历史、教材、宅男的小说,文中的爱情故事凄美而纯洁,文笔极佳,实力推荐。小说精彩段落试读:汉谟拉比法典石柱(谦18世纪)石柱上端雕刻着太阳神沙马什将王杖授予汉谟拉比,雕像下方柱

浪漫优雅的古巴比伦文明

作品年代: 现代

主角名称:巴比伦亚述苏美尔

更新时间:2017-11-26T16:55:41

《浪漫优雅的古巴比伦文明》在线阅读

《浪漫优雅的古巴比伦文明》章节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18世纪)石柱上端雕刻着太阳神沙马什将王杖授予汉谟拉比,雕像下方柱四周刻法典原文

《汉谟拉比法典》刻在一的玄武岩柱上,岩柱高225米,底部圆周19米,部圆周165米。在石碑上半段有一幅精致的浮雕,刻画的情景是古巴比人崇拜的太阳神——沙马什——端坐在座上,古巴比王国国王汉谟拉比,恭谨地站在它的面,沙马什正在将一把象征着帝王权标志的权杖,授予汉谟拉比。石碑的下半段,刻着的就是汉谟拉比制定的那部法典的原文,是用楔形文字书写的,这种文字当时只有王室才使用。这部法典一共有282条,刻在圆柱上共52栏4千余行,大约8千字。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比较系统的法典。

法典的结构分为序言、正文和结语3部分,比《乌尔纳姆法典》更为完善,这种结构成为世编纂法典的范本。

在法典的序言中,汉谟拉比宣称自己的权来自神授,自己是代神立法。其中还宣扬了自己的功德,如修建城池宫室、运河,赐给神庙土地、牧场、祭品等。

正文是法典的主要部分,共282条,大可分为3部分:德(1~25条);国家(26~41条);私人社会(42~282条)。

在这3部分之中,德领域地位最高,也可以说是神的领域,涉及某些不可饶恕的罪行。国家领域代表王室利益,集中反映在维护王室土地、履行兵役、杂役等制度方面。私人社会领域关系最复杂。法典在处理这些关系时,一般是按照由重到、由大到小的原则,最才涉及隶问题。

结束语是《汉谟拉比法典》的首创。在这个法典之的所有法典,都没有结束语。在结束语中,他再次宣扬了王权神授理论,鼓吹其法律如何公正:“我受命于伟大之神明,而为仁慈之牧者,其王笏正直。”同时,他告诫世统治者必须严格遵守其法律,不得有任何更改,并且对破其法律的统治者发出了可怕的诅咒。

在古代两河流域各种法典中,《汉谟拉比法典》涉及面最为广泛。它包罗万象,无所不至,可以称得上是认识巴比社会的百科全书。

《汉谟拉比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收了古代苏美尔阿卡德法律的精华,对世西亚各国法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据现今所知,亚述、希伯来、波斯甚至东方希腊化国家的法律,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该法典的影响,或直接使用该法典。而在巴比本地,这部法典直到古巴比王国灭亡2000年还在继续使用,足见其生命之顽强。

汉谟拉比法典石雕上的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上的楔形文字

汉谟拉比时代的赐地界碑不朽的泥版文化

☆、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1楔形文字起源的传说

楔形文字是古代苏美尔人的一大发明,也是目已知世界上产生最早的文字。关于楔形文字的起源,至今还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中的主人公印娜娜是天上的女王、乌鲁克城的保护神。她是一个倔强的女神,想做的事情总想尽办法做到。在她做乌鲁克城保护神的时候,住在阿普苏的智慧之神安启已建造好苏美尔最古老的城市埃利都,并把他创造的有重要价值的神圣礼仪储藏在那里。印娜娜决定用尽手段得到全部的文明礼仪,使她的城市享有不朽的光荣。

于是,她往埃利都的阿普苏,面见天神安启。印娜娜是一位美丽的女神,她亭亭玉立,光彩照人。安启远远地看到她,顿时为她那倾国倾城的美貌所倾倒。

安启热情地接了这位远而来的温使者,请她坐在自己的边。望着猖氰的印娜娜,安启心旌摇,神颠倒。他不地劝酒,自己也喝得脸绯

安启在美酒女磁集下,昏头昏脑异乎寻常地慷慨。早期图画式象形文字他对印娜娜的要丝毫未加拒绝,一一答应。印娜娜作梦也没想到会如此而易举地得到她梦寐以的东西。她不敢在宫廷久留,千恩万谢之,赶告辞,起返回乌鲁克。

印娜娜小心翼翼地把全部礼品装上天舟,扬帆疾驶。这些礼物包括:神权、王权、不朽的王冠、王位、王笏、伟大的神圣地位、神对万物的关照权、大洪、上天与下地狱的自由、祭司的多种职能、伺奉天的神、两关系和卖、音乐与乐器等艺术、木匠铁匠皮匠瓦匠的手艺、织网金属冶炼等技术、写作、真理、真诚、正直、善良与公正、格言与智慧、好话与话、判断与决定、英雄与量、伪造、敌对、瓣游、城市的毁灭和惩罚、愉悦、忧虑、胜利的欢呼、旗帜、指令、壮年、富饶,等等。其中就包括了为流传世的楔形文字。

2从象形文字到楔形文字

撇开美丽的神话传说不谈,楔形文字的起源与其他民族的文字发展规律一样,也经历了由图画象形到符号表意再发展到字标音的这样一个发展阶段。从目的考古成果中已不难证明这一点:楔形文字是由古代苏美尔人发明、阿卡德人加以继承和改造的一种独特的文字系。

楔形文字的演

当人类刚刚诞生时,他们所首先知的是无垠的宇宙和神秘的大自然,因此,文字的最初形式都是象形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最直接地把先民们从外部世界所得到的种种受和看法表达出来。显然,被世称为楔形文字的古代两河流域文字,也来源于图画——自然界的种种形象。

亚述城邦遗址出土的方尖碑局部。以浮雕和楔形文字结的形式记录了亚述田王征讨邻邦的情形。

一个图画代表着一种事物或行必造成符号繁多,使用起来极其不。因此,一般的语言形式都遵循着一个共同的原则,即经济原则,也就是用尽可能少的符号来表达最广泛的意义。苏美尔人很采取的第一个经济措施就是在原来用象形文字的基础上,又演出一种表达方法,即他们不仅用一幅图画表达其最初所代表的物质,还用它来表达与之相关联的意义。例如,一幅太阳图画不仅表示“太阳”,还可以用来表示“光明”、“”和“天”等意义;一幅星的图画,不仅用来表示其最初的意义,即“星星”和“天空”的概念,还用来表示“神”;一幅足的图画不仅表示“足”或“”的概念,还用来表示与有关的意思,“站立”“行走”“去”“来”或“带来”等。

简化符号并逐渐使之规范化乃社会发展之必需,这也是世界上所有民族的文字系都要经历的过程。苏美尔人象形文字不断简化的结果是,原始的图像逐渐地得越来越无法辨认,直到最完全失去了象形的特点。虽然最古老的苏美尔文字与古埃及文字一样,同属于象形文字,但两者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仔刻画或精心绘制的图形,有时还上了好几种颜,而古代苏美尔人的象形文字只是一些图示的、线条式的图形,这些线条只是象征地表现符号所代表的实物。造成古苏美尔和古埃及象形文字的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书写材料和书写工的不同。也正是苏美尔人独特的书写材料和书写工,使苏美尔人象形文字的符号在逐渐简化的过程中,呈现出楔形,并最终完全失去其象形的特征。

一块刻楔形文字的泥雕,被证明是苏美尔人用来记录谷物账目的。

在巴比,由于木材缺乏,石料稀少,但却有着大量的两河冲击平原的泥土,所以人们以泥板作为书写材料。这里泥土的土质与其他地区的不同,它有很强的黏。在泥板上写字有很大的局限,其中较突出的一点就是很难精确地刻写原始的图画文字的曲线,很难勒出迂回曲折的廊。相比较而言,在泥板上刻写直线和线条就要容易得多。两河流域的书吏使用的书写工通常是芦苇杆笔,由于这种笔笔尖、笔尾,所以把它往泥板上一就形成一个笔划,而且呈楔形或钉子形。另外,阅读方向的改肯定也促了苏美尔象形文字的演。最古老的苏美尔铭文一般都是从右向左、从下向上读的。大约从法拉时代起,这种书写和阅读习惯发生了化,这时文字开始从左向右、从上向下阅读。

苏美尔文从图画文字最终演成楔形文字,经历了几百年的时间,大约到公元3000年中期始告完成。由于最初的楔形文字符号仍然比较复杂,所以楔形符号也经历了一个不断简化的过程。公元30世纪末,苏美尔人的这种楔形文字符号传到阿卡德地区的闪米特人部落,阿卡德人在收了苏美尔人的语言和文字的基础上行了继承已知世界上最早的苏美尔人的药典,距今有4000年历史。和发展,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楔形文字系。随楔形文字又传到巴比人、亚述人、赫梯人、加喜特人、乌拉尔图人、波斯人和乌加里特人等众多民族与地区,楔形文字得到了更大的发展,词汇也更为丰富。到公元1500年左右,楔形文字已成为当时国家通用的文字系。

3楔形文字的传播

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创立的楔形文字系对周围地区的民楔形文字的产生为为苏美尔人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极大的利。图中一名书吏正在用楔形文字记录耕种神庙土地的人向神庙捐献的一袋谷物。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们逐渐地将这一文字系应用于自己的语言中。于是,楔形文字在很大的范围内传播开来。

较早借用楔形文字的是埃兰人。与苏美尔人一样,埃兰人是古代西亚的一个古老民族,他们从公元4000年代起居住在苏美尔以东的山区(在巴比和伊朗高原之间)。从公元3000年代中叶起,随着埃兰与苏美尔及来的巴比联系的增多,埃兰文字在阿卡德文字的影响下,有了楔形文字的形状。同时,埃兰人还借用了阿卡德语来书写文件。来随着埃兰语越来越语音化,它基本上成了音节文字。

早在公元3000年左右,原始的赫梯人就已经在哈梯城及其附近地区创造了自己的文明。赫梯人大约在公元3000年代末和2000年代初居住在小亚亚以及亚述和巴比尼亚以西地区,无论从民族来说,还是就语言来说,赫梯人都属于印欧民族,赫梯语被认为是最早的印欧语言。赫梯人不仅在文字而且在文化和文学等方面都受亚述一巴比的影响,比如他们继承了巴比的宗、神话文学、医学等,其中包括最著名的《吉尔伽美什史诗》。

大约在公元1300年左右,叙利亚的乌加里特人把他们从巴比楔形文字演化而来的文字成为一种纯字文字。乌加里特是一座港城市,是古代西闪米特语的居民的众多小国家的中心。乌加里特文字是近东地区最古老的字文字,总共由30个符号组成,它既没有表意符号,也没有限定符号或部首符号。乌加里特人已经知按字顺序来排列闪米特字表,这种字顺序来才被欧洲人所袭用。

公元9世纪亚述宫迁浮雕:两位书吏正在记录和核查利品。

一种在亚述一巴比楔形文字基础上创立的文字是浓斯人在阿黑明尼德王朝时期(6世纪)发明的波斯文,即古波斯楔形文字。古代波斯人居住在底格里斯河和发拉底河以东相当于现代伊朗的地区,其语言属印欧语系的伊朗语族。波斯人在创立自己的文字系时,不仅采用了巴比人楔形文字的外形,还向他们借鉴了音节原则。虽然如此,古波斯文除了与巴比楔形文字有相似的外形外,在其他方面鲜有共同之处。古波斯文实际上是一种不彻底的字文字,它由36个字符号组成,其中包括3个孤立的元音符号(a,i,u)和33个音节符号。在较晚时期,还曾使用了几个表意符号。古波斯楔形文字的应用范围很狭窄,主要用于记载国事。公元330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征波斯帝国,这种文字也随之消失了。

巴比的楔形文字传播如此之广,影响如此之大,是有其一定的原因的。首先,巴比王国和亚述帝国是两河流域强盛的国家,在当时的近东历史舞台上居于举足重的地位。亚述人和巴比人享有高度发达的文化,在它的鼎盛时期,楔形文字甚至成为国际通用的语言。自公元2000年来,随着古代近东各国、各地区之间往来的益频繁,需要一个能够沟通各国、各民族之间联系的共同语言,阿卡德语应运而生,并在阿马尔那时代成为古代近东各国之间的通用语言,埃尔一阿马尔那文书就是最好的说明。其次,亚述一巴比楔形文字本的特点有利于传播。一方面,楔形文字的书写材料和工,即泥板和芦苇杆笔不仅造价低廉,而且容易获得,泥板经久耐用,加上书写技术简单;另一方面,亚述一巴比楔形文字的表音和音节系在实践应用中显示出较大的可行

☆、人类最早的史诗

人类最早的史诗

1苏美尔文学的黄金时代

苏美尔文字出现之,人类最早的文学和史学作品也逐渐出现了。

在苏美尔文学作品中,最早出现的大概是史诗。史诗中最古老、最著名的有3首,都是歌颂乌鲁克第一王朝历代国王、苏美尔著名的英雄人物。这三首史诗是:《恩梅卡尔史诗》《卢伽尔班达史诗》和《吉尔伽美什史诗》。最这首史诗现在被各国学者称为“东方的荷马史诗”。实际上,它比希腊的《荷马史诗》还要早两千多年,一直被奉为世界上第一部史诗。在两河流域文学中,除了壮丽的史诗外,也有婉约的情诗,4000年谦束辛国王婚礼的赞歌就美丽而人。

苏美尔文学的黄金时代,至乌尔第三王朝(约4000年)灭亡时结束。这一惨的历史事件,来产生了世界文学中的一大绝唱《乌尔灭亡的哀歌》。这首哀歌不仅是两河流域文学的永恒柱石,而且成为各种各样的哀歌的始祖。像圣经中《耶路撒冷灭亡的哀歌》,无论从风格、语调甚至内容,都受到了《乌尔灭亡的哀歌》的影响。

除了文学作品外,两河流域也留下了许多著名的史学著作,这些著作大多是一篇篇简短的文献。四千多年写成的《苏美尔王表》可谓世界最早的历史著作,它只用短短的2000~3000字,就把两河流域几千年漫历史画了出来。同时期的《马尔铭文》,内容更为简短,却保存了苏美尔早期各邦的真实历史。这两个文献,加上考古发掘所得文物,就成了我们今描述苏美尔历史的主要依据。而巴比、亚述历代诸王的诏令、年表、神庙文书等,经过近代学者的心整理,也成为重现两河流域历史面貌的主要材料。

2《吉尔伽美什史诗》

被奉为世界第一部史诗的《吉尔伽美什》在某种程度上被认为是古代两河流域神话和史诗的总集,其原始形式来自民间创作的头文学,先由传工传唱、增补,经编纂家整理、编定成集。关于这部史诗的创作时间,研究者们存在着意见分歧。中国的一种观点认为,史诗的基本内容于公元3000年的苏美尔—阿卡德时期初雏形。

狮子的吉尔伽美什

巨蹄地说,现有的不完整的五部关于吉尔伽美什的苏美尔史诗作品,已经有了来的古巴比史诗《吉尔伽美什》的主要情节。譬如《吉尔伽美什和生物之国》这部史诗中有英雄主角诛杀杉妖的情节;《吉尔伽美什和天牛》中有英雄主角拒绝女神的汝哎以及杀女神派来作恶的天牛的情节;《吉尔伽美什的亡》中有英雄主角去寻汝偿生不的情节;《洪》中有关于大洪的情节;《吉尔伽美什、恩奇都和冥界》中有英雄主角与亡灵对话的情节。所以,虽然一般习惯称《吉尔伽美什》为巴比史诗,实际上它是苏美尔人和巴比人的共同创造。更确切地说,它是公元2000年代的巴比人对公元3000年代苏美尔人的文学遗产行加工改造的结果。

《吉尔伽美什》叙事诗,中央为吉尔伽美什,两侧为牛首怪,他们手持有翼太阳。

经过学者们约半个世纪的发掘和整理;至20世纪20年代,不仅这部史诗的泥板基本全部复原,而且对其的翻译、注释和研究也已经取得了初步的展。目所见到的《吉尔伽美什》史诗包括12块泥板,每块泥板大约载有300行左右,总共约3500行左右。

(5 / 14)
浪漫优雅的古巴比伦文明

浪漫优雅的古巴比伦文明

作者:林之满 萧枫
类型:机甲小说
完结:
时间:2017-08-30 23:15

大家正在读
相关内容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贝书阁(2025) 版权所有
[繁体中文]

联系途径:mail